农历新年一过,大地回春,农事渐起。我省很多茶区都忙着移栽茶苗,扩大茶叶种植面积,提升茶叶品质,促进茶产业发展提质增效。
如何选择茶苗,提高移栽成活率,并使其尽早丰园。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为您支招,这份技术“锦囊”请收好!
茶树品种选用时应注意什么
选择品质优良或有独具特色的茶树品种。主要指生长势、抗逆性、品质、持续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国家级、省级及地方良种和特色品种。品种特异性包括:香型、色泽、生化成分等。
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。茶树良种表现有一定的适应范围。在引种过程中,应根据当地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、土层深浅、土壤养分状况选择适应的茶树品种。根据当地茶叶加工类型选择适制茶树良种。不同茶树良种芽叶性状表现不一,有的粗壮、有的瘦弱,有的节间长、有的节间短,有的直立、有的披张,茶鲜叶内含成分也有所不同,因而应根据茶叶加工的形状和类型选择茶树良种。选择茶树品种时,要注重品种搭配。根据茶树品种的发芽时期,把早、中、晚茶树品种进行搭配,以错开采摘期,从而解决劳动力与原料需求。把不同茶类的适制品种进行搭配,使商品多元化,以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,提高经济效益。
新建茶园如何种植茶苗
种植时期。头年11月至翌年3月进行。根据种植时间不同可分为冬栽和春栽。冬栽正处农闲期,且有利于茶树苗木成活,但有的年份气温较低、雨量较少,应注意干旱和冻害的防范;春栽处于农忙期,但气候适宜,雨量充沛,可减轻一定的劳动量和管理难度。开沟吊槽。依照大行距,用石灰做好标记,采用人工或小挖掘机开种植沟。单条栽的种植沟深×宽为30~40厘米×30~35厘米,双行栽的种植沟深×宽为40~50厘米×30~35厘米。开种植沟时,统一确定沟两旁一旁存放生土,另一旁存放熟土,便于回填时能先填熟土后填生土。施入底肥。目的是调节中下层土壤气、水、肥状况,促进深层土壤熟化,改良土壤理化性质,诱导茶苗根系向下生长,为茶树持续生长奠定基础。首先,沟底铺入15~20cm厚的杂草、秸禾、茅草、绿肥等。然后把挖出的熟土回填于草上,土厚10~15cm。按每亩250公斤左右施入饼肥或商品有机肥或等氮量磷钾肥。最后把挖出的生土回填沟中,覆盖在底肥上。种植沟回填好以后,需停置一段时间,待土层自动下沉,各层土壤衔接紧密后,方可进行茶苗栽植。栽植茶苗。每穴移栽茶树苗木2~3株,株与株之间呈“品”字结构。栽植时,一手扶直茶树苗木,一手将细土填入沟中,土覆盖至茶苗泥门时,再用手将茶树苗轻轻向上一提,使茶树苗根系自然舒展,并与土壤密接,然后再覆土压紧。而后再在茶树苗根部覆土,使种植线形成凹形,有利于植后雨水渗入根部,利于吸收。种植后行间铺一层稻草或鲜草,使根际土壤保持湿润状态,并加强苗期护理,中耕、除草、根外追肥等,确保茶树苗成活。
如何确定茶苗种植行丛距
根据茶树的品种特性确定。由于分枝习性、树姿树势的差别,不同品种种植规格应有所不同。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,行丛距为1.8米×0.3米,每丛定苗2~3株为宜。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,行丛距可适当缩小为1.5米×0.3米,亦可双行条植,小行距为0.3米。根据地势和土壤状况确定。对于坡度较大、土层浅薄、肥力较低的茶园,由于茶树生长势弱,行丛距一般为1.2~1.4米×0.3米。坡度小,土层深厚,肥力较高的茶园,茶树生长势较强,行丛距一般为1.5~1.8米×0.3米,每丛定苗2株为宜。根据气候和环境条件确定。为了提高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,对年平均气温较低,海拔较高的山区茶园,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,行丛距一般为1.2~1.4米×20厘米左右。对于年平均气温适宜,海拔高度较低的茶园,其行丛距可适当放宽至1.5~1.8米×0.3米。
茶苗种植后如何管理
严防杂草和病虫危害。茶园杂草宜在阴天或雨后土壤比较湿润状态下人工拔除,以免松动茶苗幼根。由于幼嫩茶树苗易受病虫侵蚀,应注意观察病虫发生情况,以便及时进行防治。加强土肥管理。茶树苗种植后,由于根系细弱,吸肥力差,需要少量多次进行施肥。可在春季新芽萌发后,用尿素(0.5%~1.0%)加磷酸二氢钾(0.5%~1.0%)溶液进行根外追肥3~4次,喷施时间宜在阴天进行。及时补苗、间苗。新建茶园,对于缺株茶园应在l~2年内补齐。凡缺株率达40%以上的茶园,则以归并移栽为宜。对于种性混杂或参差不齐的,要及时间苗。间苗时期宜在移栽后第二年春季发芽前(2月中下旬),雨后土壤湿润时进行,每穴留健苗2~3株。
茶苗种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
及时定剪。为了降低水分蒸腾,提高茶苗成活率,形成良好分枝结构和树冠面,茶苗栽植后应立即在离地15~20厘米处进行初次定型修剪。浇定根水。茶苗栽植完毕,应及时浇灌定根水或稀薄人粪尿。如出现连续高温干燥天气,为防茶苗过度失水,需每隔5~7天浇水一次,保持茶苗叶面和根部土壤处于湿润状态。行间铺草。浇灌定根水后,行间用稻草、秸秆、绿肥或杂草等覆盖,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提高地温,增加有机质等。铺设厚度为10~15cm,亩用量150~200Kg。第二年夏季干旱来临之前再次铺干草,或插枝遮阴。为防止冻害发生,可设置防风林、风障或防风网。
储备茶苗。将多余的茶苗栽种在地头或附近地块,用于后续茶苗补缺。
茶树定型修剪的技术要求和方法
定型修剪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分枝,控制树冠高度,促使树冠横向扩张,增加有效分枝层次和数量,培养骨干枝,形成宽阔健壮的茶树骨架,为茶树及时封行和稳定产量打下基础。定型修剪分三次进行。第一次定型修剪在移栽后完成。修剪高度依分枝部位高低来确定,通常离地面15~20厘米为宜(基部留4~5片叶)。修剪时不可留树桩过长,以免损耗营养。剪口应向内侧倾斜,尽量保留行间向的腋芽,诱导新枝向行间伸展。第二次定型修剪可在当年秋季或来年春季进行。修剪高度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厘米。这次修剪可用篱剪按修的高度标准剪平,然后用整枝剪剪去过长的小树桩,同样要注意留养行间向的侧芽,以利分枝向外伸展。第三次定型修剪同样可在当年秋季或来年春季进行。这次修剪的高度依然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厘米,用篱剪将茶树蓬面剪平即可。修剪时尽量减少对已发树枝的影响。通过以上三次定型修剪,树冠迅速扩展,已具有坚强的骨架,即可适当留叶采摘,采高养低,增强分枝密度。此后两年,再在上一年的剪口上提高5~10厘米进行整形修剪。灌木型茶树,使树冠略带弧形。乔木、半乔木型茶树仍维持水平型树冠,以进一步扩大采摘面,增加芽叶密度。茶树通过三次定型修剪和两年整形修剪后,广阔密集的采摘面已基本形成,即可正式投产,逐步进入盛采期。
茶树轻修剪的技术要求和方法
幼龄茶园轻修剪通常分为平修和轻修。平修以整平采摘面为目的,只将树冠面上突出的枝条剪去,程度较轻;轻剪以消除顶端优势,促进腋芽萌发,提高发芽密度和整齐度,形成良好的采摘面为目的,通常需剪去树冠面上密集的结节枝,修剪深度约3~5厘米。在确定修剪高度时,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茶树品种及生长势而定。对于节间较长,土壤肥力充足,茶树生长势强的,轻修剪宜稍重。轻修剪周期一般一年1次,也有少数茶区两年1次。可根据以下原则灵活掌握:第一,采摘及时,树冠面平整的,可隔年剪;第二,采茶留叶较多,叶层较厚的,宜年年剪;第三,乔木或半乔木型的茶树品种,其顶端优势强,生长势旺,以年年轻修剪为宜。修剪时期一般在深秋进行。
茶树修剪后如何进行管理
修剪应与水肥管理密切结合。修剪对茶树来说,显然是一种创伤,伤口的愈合和修剪后新枝的萌发,养分的消耗量都很大。所以修剪前要施较多的有机肥和磷肥,修剪时应对园地进行一次全面深翻,修剪后待新枝发芽时,及时追施催芽肥。在缺肥少管的情况下修剪,只能是消耗树体的养分,加速茶树势衰败,达不到修剪复壮的目的。因此,在生产实践中得出“无肥不改树”的经验。
修剪后应兼顾采、养。茶树骨干枝和骨架层的形成,主要通过三次定型修剪,而广阔的采摘面和茂密的茶树新梢则来自合理的采、养技术。修剪后的茶树,在新枝生长到一定高度时,应采用留叶采,做到以养为主,采摘为辅,实行打顶轻采,目的是控制分枝高度,增加分枝粗度。
修剪应注意病虫防治。茶树经修剪后,刺激枝叶繁茂,芽梢柔嫩,是病虫滋生的良好场所,特别对于为害嫩梢的茶蚜、小绿叶蝉、茶尺蠖、茶细蛾、茶卷叶蛾等害虫,需及时进行防治,对于茶园刈割下来的病虫枝干,必须及时清出园外处理,并对树桩及根际的地面进行一次彻底喷药防治,以杜绝病虫繁殖。
编辑/嘉木
来源:徽茶
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